集邮者在阅读新邮预报或邮票目录时,可以见到基本资料中有一项“版别”或“印刷版别”,这主要是指该套邮票是用什么印刷方法印制的。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主要用以下印刷方法印制:
1.雕印版 属于凹版印刷的一种,又称为雕刻凹版。由专业雕刻师按邮票尺寸1:1反相将画面和文字等精心雕刻在钢板上,经淬火提高其硬度成为雕刻原版,可直接成为印版印制邮票。
但更多的是用此原版作为版模,翻压在钢轴上,成为邮票正面图像的“母模”。用这种钢轴母模再翻压出多个“子模”,使邮票的全部特征都反映在各个子模上。结果,用“子模”印制邮票,不仅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而且保证了每枚邮票有很好的一置性。
早期发行的雕刻版邮票,其印刷是靠技艺高超的雕刻师精心雕刻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后来出现了机械雕刻制版,近代更进一步发展成为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子雕刻制版。
我国老纪、特邮票共199套,其中78套用雕刻版印刷。印出的邮票墨色厚实,线条轮廓十分清楚,有凸起感,艺术效果好,且防伪性强。不足之处是印色较为单调,成本较高,近30年来,很少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制邮票了。今年初,为了提高邮票印刷质量,增加版别,国家邮政局正着手进口先进的雕刻版印制设备,这样,雕刻版印刷的邮票将会再现在邮人的面前。
2.影写版 又称照相凹版,是用照相底片做模版并加上网屏,将感光膜曝光后,把邮票图像转移到印筒上,最后用腐蚀方法制成凹版印版。影写版印制的邮票有版纹深、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形象逼真等特点,是目前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邮票印刷方法。
1959年,我国开始采用影写版方法印制邮票,出现了“梅兰芳舞台艺术”、“牡丹”等令邮人喜爱的佳作。1974年以后,影写版成为我国印制邮票的主要方法之一。1974-1991年期间的J、T邮票353套中有295套的印刷版别是影写版。有T28《奔马》、T37《山茶花》、T45“京剧脸谱”等一批优秀邮票。
3.胶版 一般是指平版胶印,系一种间接印刷方法。印制邮票时,先把印版图文上的油墨印到包有胶皮的滚筒上面,然后再转印到纸上。显然,胶版印刷方法比雕刻版或影写版方法要简单得多,所以印刷周期短,成本较低,主要缺点是胶版印刷的邮票防伪性不高,较易仿制。为此,用胶版印制邮票,往往采用特制的防伪油墨,选用特制的邮票专用纸。
新中国初期,就有多种邮票用胶版印刷方法,后来较少采用。而从1992年至今,大量运用胶版印刷。1992-1998年发行编年票共171套,其中104套用的是胶版印刷。如1993年的“郑板桥作品选”、1995年的“桂花”无齿张、1998年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等都是胶版印刷的。
新中国邮票除了上述3种最基本的印刷版别外,还有影雕套印、胶雕套印、雕凸套印和胶凸套印等印刷版别。这些套印方法是指一枚邮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刷方法套印而成,均可称之为“混合版”。例如邮人们喜爱的生肖邮票,全部用的是影写版和雕刻版套印而成的。即选用影写版印出邮票图案的色调、层次,再用雕刻版印出图案轮廓、邮票文字等。用影写版印刷使邮票色彩艳丽、富于层次,用雕刻版图案生动精致,立体感强,也使造假者难以伪造。深受中外邮人欢迎的特57“黄山风景”邮票也是影雕套印的。影写版与雕刻版两者的结合,使所印邮票取得了更好的艺术效果和更高的印刷质量。
邮票的印刷版别,是传统类集邮爱好者对邮票进行研究分析而应懂得的一种基本邮识。对一般集邮者来说,了解邮票的印刷版别,既可提高自己对邮票的欣赏能力,又可提高自己对邮票真伪的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