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东北回归祖国。19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进驻哈尔滨。11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机关及部队撤离哈尔滨。次年4月28日民主联军和松江军区部队再度进驻哈尔滨,但未能及时接收邮局,至10月9日才成立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从山东战时邮局调来的俞竟同志出任总局邮政科副科长,兼哈尔滨邮政局局长。他具有发行邮票工作的经验,由于他的努力,使东北解放区开始使用自行设计、发行的邮票。
1946年11月22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了由郝艺民设计,大新印刷局承印的第一版毛泽东像普通邮票三种:2元(红色)、5元(橙色)、10元(蓝色)。毛泽东像带有椭圆形框,图幅为19.5x22.5毫米,齿孔度11,全张100(1Ox10)枚。当时哈尔滨使用的是东北银行发行的东北币。
1946年12月,东北邮电管理总局规定的邮资标准,平信(20克)为2元,单挂号8元,回执13元,报纸、书籍等印刷(100克)为1元,盲人文件(1公斤)亦为1元。为此1947年2月,又追发了1元面值邮票(紫)色一种,毛泽东像椭圆框上多了小圆珠,像上的中华邮政变成“中华民国邮政”。至此,东北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4枚出全。
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的邮票,曾出现许多无齿票,以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为多,尤其是前三枚。但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所属的各地方邮局出售的无齿票,都不是正式发行的。因为正式发行的邮票,必须列入发行计划。而无齿票从来没有列入发行计划,那么,这些无齿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当时,邮票打孔的工序并不在印刷厂里进行,而是在总局一楼一间小屋里,由三位女工:沈云英、王俊函、孙宝珍操纵一台半机械的打齿机打孔。这台打齿机,是俞竟通过邮局里一个叫沙维茨的俄国女人,在偏脸子一家俄国工厂里制造的。效能不好,人工操作,一次只能打10张纸,最下边的几张还齿孔模糊,撕下来十分困难。再加上女工体力有限,在急需邮票时,往往把一些未打孔的,也和打过孔的一起领走了。还有从后来承印邮票的广发印刷所流失的未打齿的邮票和试印纸,便出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松江邮票社的橱窗里。以上是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无齿票成因的一般情况。而在合江邮电管理所属的佳木斯邮局出售第一版毛泽东像无齿邮票,却另有原因。 1946年12月11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给佳木斯邮电局发去的邮票在火车运送途中丢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为寻找这批邮票,在1947年1月26日的《东北日报》刊出了一则紧要启事,原文如下:迳启者:本局于去年十二月十一日,在哈尔滨到佳木斯间上火车丢失邮票一袋,内装本局印制普通邮票二元、伍元、十元共六包,经多方寻查迄无着落。各界如有拾得者请交送当地邮电局,或有人发现有出售大宗邮票者请即报告当地邮电局或即将该出售人及邮票一并交当地邮电局处理,本局定予重奖。此启。佳木斯邮电局由于没有收到总局发来的邮票,按指示自行加盖邮票又不能出售,邮票告急。总局迅速补发一批邮票,已经来不及打齿孔了。佳木斯邮电局接到邮票后只好用剪刀剪开出售。
几年前,佳木斯集邮爱好者刘洪滨在北京旧货市场上,花40元钱购来一张1947年1月26日的《东北日报》,便开始了深入调查。佳木斯老邮政王术贤说:“解放初因邮票发运丢失,总局给佳木斯补发没打孔邮票,营业员在窗口是剪着卖的。”佳木斯市老户杨万春说:“那年春节期间,我在佳木斯邮局柜台买过几张剪着卖的邮信印花,是头一回见到毛主席像印花感到新鲜,所以记得特别清楚。”以上是对佳木斯邮局出售无齿票的补充。以前何宏调查的情况,与此并不矛盾,只是应该在其后。即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关内各个战场上受挫,便提出“关内停战,并外大打”,把新一军、新六军和七十一军六个师集结在松花江南岸,与我军对峙,企图向哈尔滨进犯。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在哈尔滨的党政机关曾准备撤往佳木斯,据说连松花江大桥都绑上了炸药。而且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已经行动,梁志民和徐少南就曾往汽车上搬箱子,箱子里装着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和重要文件,当时开车的司机是韩惠泽。由于打孔机过于笨重没有运去。就是说后来给佳木斯发去的也是无齿邮票。这样就把佳木斯邮电局出售无齿票的两个成因说清楚了。
邮票博物馆杨启明先生和《邮政业务指南》报(总第73号、1990年3月5日)均提及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增加发行无齿票,即认为是正票,正式发行。为此何宏和李登汉都曾写过反驳文章,以正视听。正式发行的无齿邮票,应有原则,或有发行计划的文件,或只发行无齿票,而没有有齿票。东北邮电管理总局这套毛泽东像普通邮票中的无齿票,则是有有齿票的前提下,由于战争、运输不及时困难情况,造成的应急发行,而绝不能说成是正式发行。其主要原因是打齿不善。而佳木斯邮局出售无齿邮票,则是根本没来得及打齿,属特殊情况。至于邮人手中的无齿票,除了从邮局购买的,还有从印刷所流出的,甚至包括异样纸张的试印纸等,均不能算做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