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将农历新年改为春节。
周洪林介绍,2000年1月29日,即农历小年(腊月廿三),邮政部门发行了《春节》特种邮票,全套3枚,图案分别为“迎新春”、“辞旧岁”和“闹社火”,还有1枚小型张“合家欢乐”。
这套邮票借鉴了民间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描绘出春节文化活动中贴窗花、放鞭炮、点花灯、舞长龙、扭秧歌,合家团圆的喜庆场面,寄托了人们辞旧岁迎新春和对来年幸福、吉祥的祈盼。
最近市场上炒得最火的就是《丙申年》猴票,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便已突破千元,成为近10年来邮票发行市场上的“稀罕事”。
纵观邮票市场,新发行邮票中,只有生肖邮票行情还算不错。周洪林表示,中国邮政自1980 年开始发行生肖邮票,至今已连续发行了37年,1980年我国发行的第一枚猴票由黄永玉执笔设计。36年后,92岁高龄的黄老再度执笔,为2016年(丙 申年)设计一套猴票,成为我国第四轮生肖邮票的开篇之作。
可能还有人不知道,在《丙申年》猴票被市场炒得火热之时,一枚《拜年》特种邮票在1月10日与邮迷们见面了。1套1枚,邮票面值为1.20元。
拜年是春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先秦,历代沿袭。该套邮票延续了2015年《拜年》邮票的风 格,年味突出。画面中,“欢欢”戴着“猴帽”双手高举竹竿,挂着火红的正在燃放的鞭炮,炮花如绽放的春之花,绚丽多彩;“喜喜”双手捂耳,一脸喜悦,笑逐 颜开;两侧为吉祥寓意的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桃符户户贺新春”,烘托出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年画邮票是从2003年以后才有的,之后连续9年发行,包括各地木版年画的系列邮票,每套 4枚,分别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 画》、《梁平木版年画》和《凤翔木版年画》特种邮票。
周洪林认为,这些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年画,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深叶茂,博大精深,也让方寸之间绽放出别样的美丽。9套邮票,各有千秋,异彩纷呈,不仅是我国发行的系列邮票中套数最多的,也是唯一一个系列都由一名邮票设计家王虎鸣担当设计的。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俗称“灯节”。为传承和弘扬灯彩文化,中国邮政曾三次发行灯彩文化的纪念邮票。1981年2月19日发行《宫灯》邮票,一套6枚,分别是花篮灯、龙球灯、龙凤灯、宝盆灯、草花灯、牡丹灯。灯框雕刻精美,造型奇巧,风格端庄华贵。
1985年2月28日发行《花灯》邮票,一套4枚,图案选取江南地区灯彩的精华代表。如杭州的“九莲献瑞灯”、广东佛山的“龙凤呈祥灯”、广州的“百花争艳灯”、上海的“金玉满堂灯”。在设计手法上,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构思巧妙,匠心独具。
最后一次是2006年2月1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民间灯彩》邮票,一套5枚,分别是陕西的“鱼灯”、北京的“白菜(百财)灯”、南京夫子庙的“莲花灯”、浙江仙居的“龙凤灯”、广东佛山的“花蝶灯”。造型精巧,色彩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