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堪称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成为开展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节气习俗和节日活动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岁时节令文化,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历代传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貌、礼仪交往、文化思想、民俗娱乐等。事实上,二十四节气既是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的科学认识总结,也是古代历法的创造之一。
二十四节气将一年内太阳运行的位置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演变秩序,划分为24个阶段,每段约隔半个月时间,然后分配在12个月里,以反映四季、气温、 物候等情况。继去年2月发行《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第一组之后,中国邮政定于今年5月5日发行《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第二组,拟发行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等6个节气的邮票。
为什么会出现“两头春”和“无春年”?二月二为什么又叫“龙抬头日”?“春雨似油,春雪似毒”这句谚语代表了什么意思呢?伏天为何要“吃面”?哪个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你知道什么是“公秋”和“坶秋”吗?为什么说“男不圆月,女小祭灶”?南方和北方在立冬食补上应有哪些差异?“人寒三候”显示了怎样的物候现象?王晓梅所著 《一本书读懂二十四节气知识》,对二十四节气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是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的经典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