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估价

《牡丹》特种邮票详细介绍

发布人:琳琳 发布时间:2017-09-01 09:24 浏览次数:14411 次

   1964年8月5日,为展示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丰富的植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牡丹》特种邮票,全套 15 枚,采用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田世光创作的原画,邵柏林设计,影写版,齿孔 11.5 度×11 度,背面刷胶,邮局全张枚数 50(10×5)北京邮票厂印制。

   该套票15枚图案,按照色彩的浓淡,将花型、色彩不一的15幅工笔牡丹画间次排列,使每枚图案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自成完整的画面,而15枚图案又前后照应,气韵贯通,和谐统一,创造了一种类似音乐节奏的韵律美,仿佛各个品种的牡丹争妍斗艳,分外妖娆,别具韵味。

  【胜丹炉】特 61·15-1·(336) 面值 4 分,票幅规格为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40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胜丹炉”的形象。胜丹炉又名“红(紫)炉藏珠” ,喜温暖 向阳,为晚开品种花紫红色,重瓣起楼,即花瓣数比较 多,花心隆起。雌 蕊瓣化,花心出现 绿瓣。
  【昆山夜光】特 61·15-2·(337) 面值 4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40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昆山夜光”的形象。花呈白色,没有一点杂色,它在牡丹中最洁白;花瓣细润,重瓣,显得十分丰满。昆山夜光树性强,生长旺盛,喜阴,为晚开品种。

  【葛巾紫】特 61·15-3·(338) 面值 8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600 万枚。图案是牡丹花“葛巾紫”形象。葛巾紫为晚开品种。花紫色,花蕊几乎全部瓣化。重瓣起楼。盛开时花朵呈球形。茎软,花开后,头下垂。
  【赵粉】特 61·15-4·(339) 面值 8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600 万枚。图案是牡丹花“赵粉”的形象。赵粉是最早开的品种之一。初开时粉红色,近谢时粉 白色。有时为半重瓣,有时为重瓣。常在一 枝上生长单瓣、半重 瓣或重瓣的花朵。花瓣细润、芳香,非常可爱。

  【姚黄】特 61·15-5·(340) 面值 8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60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姚黄”的形象。“姚黄”是一个栽培历史比较悠久的品种。花乳黄色,起楼,花蕊几乎全部瓣化。长势比较强,容易栽培。
  【二乔】特 61·15-6·(341) 面值 8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60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二乔”(详见特 44)的形象。“二乔”这个品种,同一枝上有粉红和紫色两种花朵,也有同一花朵有粉、紫两种颜色。花瓣很

多,瓣的基部为紫红色。花心微露。

  【冰罩红石】特 61·15-7·(342) 面值 8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600 万枚。图案是牡丹花“冰罩红石”形象。“冰罩红石”花朵比较娇嫩,开花时最怕强光照射和风吹。花粉红色,近谢时粉白色,有光泽。每片花瓣的基部有一小块红色色斑,好像红宝石,因而得名。
  【墨撒金】特 61·15-8·(343) 面值 10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25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墨撒金”的形象。“墨撒金”为牡丹名贵品种之一。花色比较深,呈墨紫色,有光泽,露有黄色花蕊。

  【朱砂】特 61·15-9·(344) 面值 10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250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朱砂罍”的形象。花朵较大,紫红色,单瓣露心,雄蕊黄色,雌蕊紫红色。
  【蓝田玉】特 61·15-10·(345) 面值 10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25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蓝田玉”的形象。花初开时蓝白色,盛开时为白色。花瓣基部有紫色晕斑,瓣上有时夹有黄蕊。重瓣,起楼。

  【御衣黄】特 61·15-11·(346) 面值 10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发行量 25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御衣黄”的形象。“御衣黄”为中开品种。花初开时鹅黄色,盛开时金黄色。花朵大,重瓣,内有黄蕊。
  【胡红】特 61·15-12·(347) 面值 10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25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胡红”的形象。“胡红”花初开时浅红色,盛开时红色。色泽鲜艳,重瓣。“胡红”树性强,容易栽培,属晚开品种。
  【豆绿】特 61·15-13·(348)面值 20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毫米,发行量 10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豆绿”的形象。“豆绿”花朵初开时绿白色,盛开时青绿色。花蕊瓣化程度比较强,起楼。“豆绿”属于晚开品种,需要精心栽培,否则开花不正常。

  【魏紫】特 61·15-14·(349) 面值 43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12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魏紫”的形象。“魏紫”花朵紫色,外层瓣大,内层瓣细,盛开时呈球状。

  【醉仙桃】特 61·15-15·(350) 面值 52 分,票幅规格 31 毫米×41 毫米,发行量 250 万枚。图案描绘了牡丹花“醉仙桃”的形象。花朵浅红色,重瓣起楼,为晚开品种,茎比较软,开花时头微垂,犹如醉后姿态,故得名“醉仙桃” 。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观赏花卉,素为中国人民所喜爱,把它作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牡丹又名鹿韭、鼠姑、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花,属毛茛科牡丹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原产中国,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现在秦岭和陕西北部山区还见有野生种。牡丹高约 1 米~3 米,当年生茎,嫩绿色,老茎浅灰褐色,常有一些片状剥落。花生在当

年生枝条的顶端。花朵肥硕,色泽鲜艳,其味芳香。野生种多为单瓣,栽培种则有单瓣、半重瓣、重瓣(瓣数很多的称为千叶) 、楼子(花心隆起的)。牡丹的重瓣,是由雌雄蕊瓣化而成。雄蕊瓣化后,与花瓣颜色相同,有时还可以在瓣端看到发育不完全的花蕊。雌蕊瓣化后为青绿色,有人称为“青心” 。青心红、青心白等品种就是因此而得名。牡丹的根皮叫丹皮,是名贵的药材,有清热、凉血、散瘀的功效。在西汉著述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丹皮的记载。所以,中国人民认识牡丹,必定在秦汉以前。到隋朝,牡丹已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据传,隋炀帝在西苑时,易州进牡丹 20 箱,其中有飞来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等

品名。可见,早在隋朝,中国已经培育出许多优秀的牡丹品种。牡丹“以花闻天下”还是在唐朝。唐代牡丹宫中珍贵的花卉,在骊山专门开设了牡丹园,“种花万本,色样各殊” ,由精通种花技术的“花师”培植。唐明皇李隆基对牡丹颇有爱好,他在兴庆宫沉香亭前种牡丹数本,花开时与杨贵妃欢宴花下,命诗人李白进清平乐词三章,供“梨园子弟”演唱。李白即兴挥笔,写下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待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等绝句,以牡丹比喻杨贵妃的美貌。中书舍人李正封写了一首咏牡丹的诗,其中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两句,唐明皇极为赞赏,并叫贵妃在妆镜台前喝一紫金盏酒,来表现诗中描写的意境。但牡丹从长安迁至洛阳却是遭武则天之贬。传说,武则天在游后苑时,看到百花俱开,唯独牡丹迟放,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它贬到洛阳。但是,牡丹“不特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 ,它在洛阳反而是花繁色艳,锦绣成堆。当然,这个传说是讽刺武则天的。不过,洛阳牡丹在唐宋时代确是盛极一时,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当时的洛阳,“春城无处不飞花” ,种牡丹,赏牡丹,成为一时的风尚。唐宋时代,洛阳花市盛行,每当春暖花开,一些豪门贵族,就举行花卉比赛。牡丹是竞赛的主要花卉,并在“市井”处进行交易。诗人白居易有一首《买花》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花市的盛况:“帝城春欲暮,喧喧牛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艳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那时,洛阳最名贵的牡丹品种是“姚黄”和“魏紫” 。

   前者被誉为花王,后者被誉为花后。“姚黄”的花面有一尺多。每当花开时节,姚氏门巷车马塞途,有人就站在墙头上或立在人肩上争着观赏,确是“花开时节动京城” 。据说接一株“姚黄”价值五千个钱,看一次“魏紫”也得付十几个钱。
   故有人曾写诗曰:“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从明朝万历年间直至民国初年,山东曹州(今荷泽县)的牡丹又极盛一时,有“曹南牡丹甲于海内”之称。曹州的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东郭二十里盖连畦接畛也” 。有的人家一户种牡丹 40 亩。所以,曹州获得了“牡丹之乡”的盛誉。但在 1933 年,由于黄河决口,曹州牡丹全部被水淹没。其他各地的牡丹,也受到很大摧残,很多优良品种失传。一向享有“牡丹城”盛誉的洛阳,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也只剩得 30 来个品种,仅存数百株牡丹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牡丹的栽培又重新发展起来了。洛阳的园丁们不仅恢复了传统的名贵品种,还培育成功了黑牡丹、豆色绿和能在严冬开放的“洛阳红”等新品种。荷泽的牡丹也由零星的栽培发展为大面积种植。1958 年,该地牡丹的种植面积,已达一千五百多亩,近年又有很大发展。

扩展阅读: 袁世凯银元价格 奥运钞 北洋造光绪元宝 钱币收藏价格表 邮票价格查询

分享到:
鉴定估价服务

联系人

电  话

微  信

Q  Q

:潘经理(1)
:13718125151
:13718125151
:598548268

联系人

电  话

:石经理(2)
:15001095151

购物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业务联系 | 版权声明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德胜置业大厦1号写字楼1011室

版权所有:点购收藏网 Copyright © 2006-2019 京ICP证100771号 京ICP备1200416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