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是随着邮政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最根本的属性是邮资凭证,倘若邮票失去了邮资凭证的属性,那便与一般的画片等印刷品无异了,收集它也便失去了集邮的本意。邮票是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这就意味着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有价证券。
而有价证券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使用,如果有价证券不能正常使用,或者根本就不能使用,有价证券也就变成了一张废纸,作为有价证券的邮票也不例外;既然作为有价证券的邮票都成为了一张废纸,收集邮票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邮票的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它的文化功能、鉴赏功能、集藏功能、经济功能、投资功能等等,但它最大的功能却都不是这些,而是使用功能,它是一切功能中基础的基础,而基础功能的丧失,也就意味着其它功能的坍塌,没有了基础功能的邮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竞相抛弃的对象,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价值的缩水。
邮票的价值越是缩水,越没人要;越是没人要,其价值就会在更大的程度上缩水,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反复下去的最大恶果就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中国邮政的职能之一就是发行邮票,而发行邮票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呢?恐怕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在邮政领域的正常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体现出它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绝不仅仅只表现在流通领域,同时也是一种国家职能的体现,这乃是法律所赋予的,是不能动摇的。
但是,中国邮政所发行的邮票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正常使用,即使是可以使用,也设置了种种障碍,使其真正的价值被一步一步地剥离,最终也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试想,没有价值的东西,或者价值残缺不全的东西,有谁会愿意为它付出呢!即使有,那也是暂时的,最终必将抛弃它,一个最突出、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邮票的打折,并且是持续了将近20年,从而造成了集邮队伍的青黄不接,甚至是断代。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并不需要中国邮政付出什么,只要能够在邮政窗口买到邮票,只要能够在邮政领域畅通无阻地使用邮票也就可以了。可就是这么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却无法付诸实施。集邮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为了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不再一次次地受到蒙羞,多年以来四处奔波反映问题,但均是不了了之。
对于如何培育集邮者队伍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不少针对性非常强的建议,比如说在大中小学校开设集邮课,让他们接受基础性的教育,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又有人发表高论,希望富翁能够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以此来提升集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这些措施或者办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那都是在做表面文章,比如说让富翁买上几部邮集去参加国际或者世界邮展,抱个金奖回来侃侃而谈,说自己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岂不美哉!集邮事业已经到了靠几个富翁或者金银奖来撑门面的地步,这乃是集邮的最大悲哀之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唯独集邮事业是一个例外,集邮者的锐减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集邮家在国际或者世界邮展上的披金戴银,不仅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反而会掩盖最缺失、最为本质的东西,从而使我们迷失了大方向。那么,我们的大方向是什么呢?
那就是集邮爱好者的真正回归,回归的基础就是作为有价证券的邮票,能够在邮政领域的全面正常使用,使其价值得到最为完美的体现,只有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它价值才能得到应有的展现。一个东西能够被大家广泛接受或者认可,不是靠去上什么课就能培育出来的,而是要靠它实实在在的价值作为最大支撑的,其它的都是虚无飘渺的。
邮票的最大价值是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即使还存在着其它价值,也是使用价值所派生出来的,而中国邮政决策者却是本末倒置,把最为本质的使用价值割裂开来,将其它价值一股脑地拽向广大集邮者,而集邮者越来越不予理睬,其结果就是邮票长期的大面积大幅度打折。
由于邮票的真实成本非常低,从表面上来看,中国邮政无论以怎样的价格向市场抛售邮票都是赢家,集邮者永远是输家,可实际上最大的输家却是中国邮政,因为其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邮票使用价值丧失的问题,任何冠冕堂皇的做法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只有市场能够改变我们,而我们是无法改变市场的。